原标题:社会力量对县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可或缺
来源:南方+客户端
上周五,2023年乡村教育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
本次论坛以“聚焦县域,对话未来”为主题,会上,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联合发布了《2023年乡村教育发展报告》,今年的乡村教育发展年度报告与去年相较,聚焦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现状及对策研究。
县域教育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和完整性三大特点
“我们讲的县域教育主要是县级行政区划的教育事业和教育活动,并不包括市域范围的区,因为它几乎没有乡村问题。
我们谈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它的本质就是县域的教师、学生、教育设施、教育内容这几个要素的相互融洽状态,集中体现为相互促进与优先发展。
这就是县域教育的本质,也决定了它的功能。”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薛二勇在发布报告时说。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薛二勇解读报告
薛二勇指出,县域教育有三个特点,分别是广泛性、复杂性和完整性。
“广泛性体现在面特别广,我国共设有2856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高中6900所,学生1300多万人,初中3.8万多所,学生3000万人,县乡小学总共12万多所,小学生总共6000多万人,学前教育机构将近20万所,在园幼儿数是2600多万人。
如果离了县域教育高质量,我们的高质量建设显然就是一句空话,失去了基石。”
薛二勇解释,复杂性指县级行政区划教育定位、户籍制度和社会人力资本等多因素共同决定了县域教育的二元性:既包含相对发达县域城镇教育及县级市教育,也包括相对落后的农村教育。
完整性指的是县域包括基础教育所有阶段——学前、初等、中等,有些县域也包括一定的高等教育。
“虽然高等教育并不一定归县域来管,但也有一定的管理责任。”
薛二勇说。
未来须找到县域教师学历提升的通道和途径
新时期乡村教育改革问题,从内部看是乡村学校布局优化问题和乡村教师队伍振兴问题,从外部看是乡村社会与学校教育的相互协同、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的相互支撑问题。
薛二勇表示,总体来看,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受到需求侧和供给侧两个因素共同影响,未来在教育改革发展中,县域教育有四个方面需要注意。
第一,从布局角度来看,要优化县域学校布局,把城镇化因素纳入总体考虑。
第二,要发动社会力量、家庭力量,给学生建立一个社会教育作为关爱、家庭教育作为支撑、学校教育作为主阵地的模式,整体提高学生发展质量。
第三,提升县域师资质量,完善师资流转分配。
县域教师现在面临两个问题,一是专业发展问题,涉及培训问题、职称晋升问题,同时还涉及部分老师的学历提升需求。
国家对县域教师的学历新的更高要求,加上《教师法》修订在即,未来可能还需要在找到教师学历或在职提升学历的通道和途径。
第四,支持不同社会力量参与。
县域教育的发展主要靠政府主导,解决全面性、基本性问题。
在政府的宏观指引下,社会组织发挥自身的专业性优势、社会影响力和教育资源整合能力,与其他社会组织、县域学校、县域家庭等多方力量有机整合参与。
县域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与社会主体对教育的参与密不可分,县域教育社会参与的核心主体包括社会企业和社会组织。
据悉,由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实施开展的加油未来项目,正在积极探索助力县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路径。
项目通过引入核心素养课程和学习空间打造,助力乡村学生全面发展;并通过培训、搭建交流平台,激发校长教师内生动力和创新力。
9年来,项目惠及受益师生235518人。
评估发现:经过项目干预,学生的自尊水平、信任程度得到显著提升,九成以上学生反馈老师的教学能力和质量有明显的提升。
南方+记者 段江含
【作者】 段江含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