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6种“功能”不值得再投入,太真实了
来源:小渊评宅
3年换了3台冰箱,终于被坑出了经验!
第一台冰箱是为了“生存”,只要便宜、能用就行。
第二台冰箱是为了“奢侈”,追求高端、花哨。
第三台冰箱是为了“生活”,不仅要好用耐用,更要便宜实惠。
三台冰箱买下来,突然发现一件事:冰箱上的很多功能完全用不到(甚至更难用),价格还不低。
除了暴发户的报复性消费以外,是绝对不建议选择的。
●●●
对开门
TOP1:门型
“这么烂的门型,是谁研究出来的呢?”
常见的冰箱门型有四种:单向开门(双开门或者三开门)、十字门(上下各两扇门)、法式门(冷藏室两扇门,冷冻室抽屉单独成门)、对开门(左右各一扇门)。
其中对开门的实用性,低到令人发指:
对开门的隔热层是纵向的,更长,所以相同容量的冰箱,对开门门型总是更大一号。
深处的食物根本拿不出来,宽一点的餐具也放不进去。
目前市面上的主流门型是十字门,产品线最丰富。
如果你家空间比较局促,可以选择法式门。
对冰箱容量要求不高,可以选单向开门的门型。
大屏幕
TOP2:控制
“广告无孔不入,冰箱也不例外。”
冰箱面板上一般会有一个调温的按键或者屏幕,有些冰箱会把这部分区域换成彩色触摸屏幕。
甚至还有4K屏,还能上网,就像一个固定住了的手机一样(甚至比手机屏幕还大)。
但前两年的一个新闻,让人不寒而栗:
很多屏幕上的app都有了嵌入广告,和手机里的广告一样烦人。
在厂家眼里,这类冰箱用户就是绿油油的韭菜。
那么大的电视都被闲置了,这块屏幕做得再好又有什么用?
冰箱面板上需要有一块屏幕,比过去没屏幕的旋钮调节方便很多,可以看到每一个温区的具体温度。
但屏幕没必要太好,普通的黑白屏就足够用了。
多温区
TOP3:温度
“多一个温区,就少了一大片空间。”
最早的冰箱只有两个温区:冷冻室和冷藏室。
后来多了一个变温区,就成了三温区。
现在有些冰箱动辄五六个温区,干变温、湿变温、恒温等等各种新名词。
温区太多并不一定是好事,至少我的体验并不好:
相应的,要么增加冰箱体积,要么缩小其它温区空间。
可以说温区越多,容量就越小,价格还越高。
日常使用,三温区已经足够了。
如果有储存母乳等特殊需求,可以选择第三温区宽幅变温的冰箱;如果特殊储存量比较大,还可以加上大容量变温区功能。
制冰
TOP4:奢侈
“真正的豪华不是做别人的附属品。”
有些人会追求生活质量,选择带很多附加功能的冰箱。
比如冰箱的本职工作是保鲜,你却偏要让它去制冰,在冰箱上安装一个制冰功能。
恐怕只有用过的人才知道,制冰功能有多鸡肋:
临时起意用冰块,只能用“快速制冰”功能。
届时再喝饮料,不仅没有冰霜的口感,反而像是在喝兑了水的饮料。
不建议选择制冰功能,并不比用冰格冻冰块方便多少。
如果你对生活品质有追求,可以买一个独立的制冰机,而不是选择依附于冰箱的制冰机。
纤薄/超薄
TOP5:外观
“这种概念已经过时了。”
当年挺流行什么纤薄、超薄冰箱的,厚度比一般冰箱更低,看起来小巧玲珑的。
普通冰箱的厚度一般在800mm左右,纤薄冰箱能做到700mm以内。
但纤薄冰箱会面对两种尴尬:
摆放位置如果比较局促,纤薄冰箱确实能放进去,但散热问题依然无法解决。
价格还比普通冰箱高了两三千元,想不通什么人会去选这种东西。
现在比较流行的,是薄嵌冰箱。
不仅厚度薄,还做成了可嵌入式——散热器装在了底部,门轴不会外展,90°开门不影响抽屉使用……需要嵌入安装的用户,可以选这种,价格和当年的纤薄冰箱相差无几。
抗菌
TOP6:健康
“风冷冰箱对抗菌的需求其实并不高。”
刚从老式的直冷冰箱转变过来的人,都有一种执念:尤其是冷藏室里,异味总是很重。
所以他们会更在意冰箱能不能除味,会不会有细菌。
但如今的风冷冰箱,完全没必要加入抗菌除味功能:
要是真的担心异味,可以后期单独买一个除味器放在冰箱里(能除味也能抗菌),最多二三百元。
而一台带除味抗菌冰箱,可能会加价近千元。
小渊丨文
自摄+网络丨图
不视为与图中人物建立任何商业合作关系,侵删
#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