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家

科技之家,汇聚专业声音 解析IT潮流

首页 > 家电 >

世界头条:会思考的全屋清洁专家 | 钛极客

来源: 时间:2023-09-17 19:13:02

  原标题:会思考的全屋清洁专家 | 钛极客

  来源:钛媒体APP

  美的无线吸尘器Z7

  经过几轮的技术迭代,如今的无线手持吸尘器已经开始脱离早期大众眼中“短续航、吸力小”的刻板印象。

  各个厂商新研发的电机结构以及电池、电源管理技术的升级,让无线吸尘器不仅获得了吸力上的增强,同时也在大面积的房屋清扫中可以做到“一吸到底”。

  独立的拖地组件

  同时,很多定位旗舰级的产品,还在不断拓展无线手持吸尘器的应用边界。

  比如美的刚刚推出的智能无线吸尘器产品Z7 Complete,它不仅通过“5款常规吸头/电动地刷+双滚刷配置”覆盖了地板、地毯、床褥、缝隙等清洁位置的需求,还加入了磁吸压力水箱和拖布组件,使得吸尘器变成了“吸拖一体”的清洁产品。

  

将清洁场景拆分,从缝隙到整屋的全覆盖清洁

  丰富的配件

  第一次打开美的Z7吸尘器的包装,就会看到宛如“武器库”一般的配件数量。

  相较于中低端定位产品的3个左右清洁配件,美的Z7拥有的可搭配吸头/电动刷头数量增加到5个(不包括拖地组件)。

  更换组件变身“除螨仪”

  以屋内的局部清洁为例,包装内的3个短吸头可以分别定位细小缝隙、窗帘和常规清洁,而2个电动刷头中的床刷则很好地应对了床上清洁的需求。

  使用过程中通过简单的刷头更换,就可以让美的Z7从吸尘器变成一台“除螨仪”,与一般的除螨仪产品相比,美的Z7的吸力明显要更大一些,实际使用中无论身体毛屑还是一些不小心洒在床上的碎屑,都能一遍吸净。

  清扫屋顶

  配合延长金属管的组合,还能很好的进行屋顶、墙角的清扫,这里还需要提到一个体验中的感受就是重量和握持。

  美的Z7采用的握把设计并非传统的垂直式,更加符合日常笔者握持的角度,另外就是底部主机+吸管延长部分的重量有很好的平衡感,对于力气较小的女生,也可以将电机前部的管状部分作为第二个发力支点。

  日常握持清扫

  而在平时清洁地面的模式下,这个握把设计则会带来更好的体验,日常清洁地面时手发力的方向基本与地面呈90°给人感觉只需要拎住机器即可,而传统垂直握把则会将力分散至两个方向。

  带来的直观感受体验就是即使在吸拖模式下,增加了水盒和湿拖布粘地的吸力,其重量感受基本和其他无线吸尘器单一地面清扫状态保持一致。

  充电时电量显示(左)使用中电量显示(右)

  其他一些机身设计细节方面,产品的按键布局主要位于握把上方,同时配备了屏幕用于显示清洁状态、电量等信息。

  实际的体验中,这块屏幕设计了正反两种显示模式,无论是立直充电,还是手持使用,都能准确地看到电量,这个细节设计非常到位。

  清理地面用的不同刷头

  在日常清洁的体验当中,笔者还有一个痛点是针对不同材质的地面,所需要的地刷材质并不相同,比如地毯、地垫所需的刷毛需要更柔软以免勾连或者损伤表面,而大理石、瓷砖等地面则需要硬度更高的刷毛,否则一些像胶带这样具备粘性的污垢很难被吸走。

  两种电动刷头都设计了快拆

  为了解决这一痛点,美的Z7也是目前极少数配备多种刷头材质的无线吸尘器,可以通过不同刷头的更换来达到更有针对性的清洁。

  此外,床刷与地刷的快拆设计,也同时方便了刷头更换以及清洁,通过卡扣旋转即可拔出刷头主体。

  灯光可以帮助清理床底死角

  体验中,地刷前部的LED灯组也是非常实用的设计,在柜底、沙发底下等光线无法照到的区域,可以直接通过前部灯光的照射来了解所处位置的清洁情况。

  配合支架的收纳状态

  另一个细节设计在于产品收纳采用了底座+支架的组合,既方便挪动也免去了墙上挂架需要打孔的问题。

  清洁的档位方面,产品默认开机状态下会进入“自动清洁”档位,同时也设计了标准、强劲、节能、轻柔4个手动档位,通过手柄上的模式调节按键,就可以调整,此外美的Z7还设计了专门的灯光用于辨别档位的吸力,非常直观。

  档位切换

  使用初期,笔者根据以往的使用习惯,会根据经验在清洁时手动切换档位,但使用一段时间后,逐渐发现产品提供的智能档位实际上是最经济实用的清洁档位。

  通过机身内搭载的Air 2.0 智能感应装置,机器对于所处清洁环境的吸力判断是非常准确的,比如从干净的地面到有碎屑待清洁的区域,会明显感觉到吸尘器的吸力增强。

  日常清洁自动档足矣

  实际体验中,自动档位还带来了整体续航体验的提升,笔者之前总是会偏向于使用大吸力模式。

  其实在一天一次的清洁频率下,大多数地面的整洁程度都是很高的,同时对于笔者将近100㎡的房屋而言,如果产品的续航不够给力,甚至会出现半途就要回去充电的情况。

  大容积集尘杯配合4000mAh电池提供更低的充电/倾倒垃圾频率

  自动档位对于续航和清洁能力的提升非常明显,在长达两周的实际体验中,美的Z7应对100㎡的房屋可以做到2~3天一充,并且清洁效果并没有下降。

  除了自动档位以外,美的Z7机身内采用的7节4000mAh聚合物液态锂电池也提供了续航能力的保证,官方数据显示,单次充电可以满足200㎡房间的清扫。

  

吸力加倍,噪声更低

  集尘杯拆解清洗

  除了无线吸尘器对房屋清洁的体验以外,对机器的自我清洁体验也非常重要。

  在这个方面美的Z7有两个地方的体验值得一提,一个是对集尘杯的拆装设计非常人性化,另一个则是气旋压缩+5重过滤系统带来的对二次污染的有效控制。

  集尘杯拆装

  整个集尘杯的拆装结构设计非常巧妙,美的Z7将顶部的液晶显示作为固定的一部分,从而设计出一个有意思的双锁结构,能够兼顾拆装便捷性和固定的贴合度。

  集尘杯内部则可以拆分为杯体、金属滤网和高分子聚丙烯过滤棉3个部分,其中前两个部分都可以直接水洗,让整体的清洁变得很轻松。

  HEPA过滤结构

  对于吸尘器以及扫地机器人这样的产品而言,更大的吸力有时也会带来二次污染的概率增加。

  美的Z7通过最后两道过滤系统后置高分子聚丙烯过滤棉和HEPA过滤来解决这一问题,实际体验中即使是类似花粉以及空气中漂浮的细小粉末,也无法穿透H13级的HEPA滤网,因此杜绝了二次污染的问题。

  弹开式仓门

  与此同时,0.6L的集尘杯容量,基本足够满足重度灰尘的环境下,2周左右的容量,集尘杯前部弹开式仓门设计,同时兼顾了垃圾倾倒的易用性以及密封性,开启非常轻松,单手操作完全无压力。

  测试方法

  上面讲的主要是体验,下面就要进入偏测试的环节,首先是对于各个档位吸力的测试。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由于吸口的直径较小,实际上是无法覆盖全部风量测试仪接触面的,大概只能覆盖整体面积的三分之一,因此测得的数值仅供参考,同时它更大的参考价值主要在于与目前产品的吸力水平对比以及不同模式间吸力倍数的参考。

  3个手动档位风量表现

  风量测试仪的数值显示,节能、标准和强劲档位的风量值分别达到了3.79、5.75、8.59m³/s,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假设这台吸尘器可以将空气存储进集尘杯当中,那么在最大档位下,10秒钟一个85㎡房屋的空气就已经被抽干了。

  吸尘能力实测

  除了理论性能测试,这里还进行了综合清洁能力测试,地面上的污垢包括饼干残渣、粉末以及灰尘等等。

  而且在测试中使用的是自动挡位而非最大档位,此时可以看到,自动挡位的吸尘器通过自主调节吸力,非常快速的完成了地面清洁,并且不留任何的污垢。

  近距离噪声测试

  而第一次打开美的Z7进行清扫的时候,它给笔者的第一印象并不是吸力的增强,而是静音效果的显著提升。

  这里测试的环境非常极限,噪声分贝仪距离主机的位置在20cm左右,最大档位下,美的Z7的噪声为86.3dB。

  左侧美的Z7,右侧千元级产品

  光看一个数值可能缺乏参考的坐标系,这里笔者找来一台市面上千元价位的无线吸尘器作为对比,首先是同样测试环境下的最大档位风量测试,可以看到千元级产品的风量值为3.97m³/s,而噪声值则达到了100dB以上,也就是说噪声更小的情况下,美的Z7对比千元机产品的吸力可以达到翻倍以上。

  吸拖一体模式也可以应对地面撒漏的液体

  吸力的增强与更好的噪声控制表现,主要得益于机身内搭载的每分钟转速16万转的电机以及3D叶轮技术的加持。

  在实际的体验中,中低档位运行的吸尘器,即使处于客厅电视附近,也不会影响电视节目的观看,再也不用为了掩盖家里人清扫的声音而刻意提升电视音量了。

  同时,吸拖一体的设计,让两遍清扫简化成为一遍清扫,也降低了家中出现吸尘器噪声的频率。

  

一步到位和体验升级的好选择

  总体来说,作为一款定价2799元的产品,美的Z7无线吸尘器产品代表了目前该市场中旗舰级产品的表现能力,一方面是能够应对的清洁场景足够多样。

  与过去无线吸尘器主打的单一吸尘清洁不同,通过丰富的吸头与电动刷头配件,美的Z7真正做到了一台产品覆盖所有清洁需求,大到地面、墙面,小至键盘、枕头,都能够用它来解决。

  此外,吸拖功能的加入更是让传统的吸尘+拖地的清洁过程简化为一遍清洁,使得快节奏生活的年轻人可以更有效率的完成家中清扫的工作。

  另一方面则是在吸力和静音能力上的再次升级,对于那些已经接触过无线吸尘器的消费者,美的Z7对比目前市面上的主流产品,有着明显的体验升级,是一款非常符合“体验升级”的旗舰级产品。

  而对于那些希望可以“一步到位”获得最佳体验的用户,美的Z7则具备很高的性价比表现,功能、清洁能力对比更高定价的产品也具备很强的竞争力。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作者/邓剑云 编辑/项欧)

相关文章